中银文库
Library

————中银阅读————

2025-08-01

企业集体调薪降薪的法律路径与操作指引

当前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经济周期波动、产业结构深度调整、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等多重因素交织,很多企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生存和发展压力。降本增效,在当下并非一句口号,而是很多企业在经济下行压力下采取的普遍应对策略。集体调薪,特别是降薪,直接触及员工的核心利益,极易引发劳动争议,对企业的稳定运营和声誉构成潜在风险。因此,企业在考虑此类操作时,普遍面临诸多困惑:法律是否允许企业进行集体调薪降薪?其明确的界限和前提条件是什么?如果确需进行,如何设计和执行方案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合法合规,避免法律风险?如何在企业降低成本的需求与保障员工合法权益之间取得平衡,维护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当部分员工对降薪方案表示抵触,甚至拒绝协商时,企业应如何妥善应对,以降低潜在的法律纠纷和负面影响? 本文旨在结合中国现行劳动法律法规及相关司法实践,为企业在集体调薪降薪这一敏感且复杂的问题上提供清晰的法律路径分析和具有实操性的策略建议。我们将深入探讨企业进行集体调薪降薪的法律依据与核心前提,剖析合规的操作路径,并针对员工不易协商的棘手情况,提出风险防范与应对方案,以期助力企业克服难关,与员工实现共赢。

作者:王婧然
2025-07-31

关于《执行异议之诉司法解释》对比解读分析(下)

上篇是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执行异议之诉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程序性规定条文的对比分析解读,本篇就关于执行异议之诉实体性规定进行对比解读分析。

作者:彭新振、刘丹丹、吴慧林
2025-07-31

关于《执行异议之诉司法解释》对比解读分析(上)

执行异议之诉作为民商事诉讼程序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旨在保护案外人的合法权益,防止错误执行给其带来损失。随着我国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司法实践的深入发展,执行异议之诉的相关规定也经历了从无到有、逐步细化的过程。在早期,我国《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对执行异议之诉的规定较为原则性,缺乏具体的操作指南。随着执行案件数量的不断增加和执行难问题的日益突出,最高人民法院开始逐步出台一系列司法解释和规范性文件,以细化执行异议之诉的审理程序和标准。 2019年,最高人民法院起草了《关于审理执行异议之诉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一)》(下称“2019年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一征求意见稿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在执行异议之诉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为后续正式解释的出台奠定了基础。经过多年的实践检验和反复论证,最高人民法院于2024年12月14日审议通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执行异议之诉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并在2025年7月24日正式发布施行(下称“2025年发布稿”)。这一司法解释的出台,不仅填补了我国在执行异议之诉领域的法律空白,也为司法实践提供了更加明确和具体的指导。 2025年发布稿全文共二十条,其中前十条是关于执行异议之诉程序性规定,后十条是关于执行异议之诉实体性规定,关于2025年发布稿的解读将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对程序性规定的简要解读,并结合与2019年征求意见稿条文的对比,简要分析背后立法原意。

作者:彭新振、刘丹丹、吴慧林
2025-07-30

育儿补贴新政解读:北京地区申领指南与实操要点

近年来,为应对人口生育率下降趋势,国家和地方层面密集出台了一系列生育支持政策。其中,“育儿补贴”成为备受关注的新举措。2025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标志着全国性育儿补贴政策的落地。根据这一方案,从2025年1月1日起,对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的3周岁以下婴幼儿,由政府发放育儿补贴,直至孩子年满3周岁。补贴采取按年发放的方式,现阶段国家基础标准为每孩每年3600元。也就是说,每个婴幼儿每年可领取3600元,平均每月300元,连续发放三年。此外,政策还明确了“补既往”原则:2025年1月1日之前出生但不满3周岁的婴幼儿,也可以按未享受到的月份折算补发补贴。这一规定意味着在政策实施时仍未满3岁的孩子,其父母可以回溯申领之前月份的补贴。例如,一个2023年12月出生的宝宝,到2025年1月1日时还有24个月未满3周岁,按每月300元计算,可一次性申领7200元补贴。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国家育儿补贴政策覆盖所有合法生育的一孩、二孩、三孩家庭,实现了对多孩生育家庭支持的全面覆盖。这一点与此前不少地方仅针对二孩、三孩发放补贴的做法不同。专家指出,将一孩也纳入补贴范围,有助于缓解年轻夫妇生育第一孩的顾虑,体现了政策的普惠性和公平性。同时,国家方案强调“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要求各地结合实际确定补贴范围和标准,确保财政可负担、政策可持续。这意味着各地在落实国家基础标准的同时,可能根据本地经济状况提高补贴水平或扩大覆盖范围。例如,一些地方在国家补贴之外另行叠加奖励,以加大对生育的激励力度。总体而言,新政策为育儿家庭提供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支持,对于降低0-3岁婴幼儿养育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北京中银律师事务所
2025-07-28

《住房租赁条例》解读:新规核心要点、各方影响与租赁市场展望

在住房租赁市场,“黑中介”、“二房东跑路”、“提灯定损”、“押金难退”、“群租乱象”、“房租乱涨”等问题频发,严重困扰广大住房租赁市场当事人。2025年7月21日,国务院总理李强签署第812号国务院令,正式公布我国首部专门针对住房租赁市场的行政法规——《住房租赁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确定条例自2025年9月15日起施行。条例共七章五十条,涉及总则、规范出租承租活动、规范住房租赁企业行为、规范经纪机构行为、强化监督管理、法律责任承担等内容。

作者:姚宇晨
2025-07-23

建设工程施工流程中各环节合同效力及诉讼主体分析(二)——挂靠、分包挂靠

在处理建工案件的过程中,团队常常面临转包、挂靠、层层转包、再分包、分包挂靠等多种复杂情形。这些情形涉及各施工环节之间的合同效力、诉讼主体等诸多法律问题。在前文中,笔者已对转包及违法分包情形下各环节的合同效力和诉讼主体进行了分析说明。本文中,笔者将结合案例,系统梳理并深入分析挂靠及分包挂靠情形下各环节与主体间的法律关系和合同效力。具体案例参考如下:

作者:王玥美
2025-07-15

开发商破产情境下商铺购房者权益保护路径探讨

受房地产市场波动加剧影响,近年来房企破产事件显著增多,其所涉及破产债权清偿问题显得尤为复杂,在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破产债权人中,购房人是极为特殊的一类主体,不仅有消费者,还有投资者、以房抵债人等多种身份。这一类主体往往人数较多,如何妥善处理好购房人的相关权益,是房地产开发企业破产的重中之重。2023年发布并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商品房消费者权利保护问题的批复》(法释〔2023〕1号),明确了在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债权清偿顺序中商品房消费者享有优先权,可以对抗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抵押权以及其他债权,商铺购房者因房屋用途、性质不同于一般住宅,往往被排除在“商品房消费者”范畴之外(如(2024)渝民申3379号案),导致商铺购买者在破产清偿中的法律地位模糊。本文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及案例,为商铺购房者在法院受理开发商破申请后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提供实务建议。

作者:吴亚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