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银文库
Library

————中银阅读————

2025-11-21

名义股东贷款债权执行能否及于隐名股东股权?——商事外观主义的适用边界分析

在执行异议之诉中,当名义股东的贷款债权人依据工商登记的股权归属申请强制执行,隐名股东能否以真实权利主张排除执行?这一争议的核心在于:贷款债权执行申请人的信赖利益,是否符合商事外观主义的保护要件,进而优先于隐名股东的真实权利? 司法实践中,对与名义股东从事股权交易的债权人(如股权受让人、质权人),通常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三十四条认定其为善意相对人,适用商事外观主义优先保护。但对于未涉及股权交易的普通金钱债权人(如贷款债权人),其与隐名股东的权利冲突如何协调,始终存在裁判分歧。有观点认为,无论债权性质为何,均应优先保护基于工商登记的信赖利益;本文则主张,商事外观主义的适用应以“交易安全保护”为边界,贷款债权执行申请人作为非股权交易相对方,不具备商事外观主义要求的信赖利益,无权依据工商登记强制执行隐名股东的实际股权。以下从法理内核、构成要件、权利位阶及风险分配四维度展开论证。

作者:邓月媛
2025-11-05

租赁物为不动产的融资租赁合同纠纷管辖法院如何确定?

为方便解决纠纷,金融租赁/融资租赁公司(统称出租人)在制作合同模板时,一般会约定出租人住所地或合同签订地等与己方办公地点一致的人民法院管辖,但在具体业务中会出现以建筑物、构筑物、定着物等不动产作为租赁物,此时,合同约定是否与诉讼法上不动产纠纷专属管辖的规定相冲突而被认定无效?如果同时涉及专门法院管辖,合同约定管辖条款的效力是否受到影响?结合目前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及实践情况,就前述问题进行解析。

作者:毕彩虹、张捷宁
2025-11-03

从司法判例看股权激励的实务问题与企业设计建议

近年来,随着企业对核心人才激励手段的重视,股权激励在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股权激励涉及劳动关系与股权关系的双重法律属性,纠纷也随之增多。本文将立足北京地区并放眼全国,通过分析司法判例中股权激励的常见争议点,探讨企业在设计和实施股权激励方案时应注意的问题,并提供实操建议以帮助企业规避风险、实现激励目标。

作者:杨保全、赵儒
2025-10-31

虚拟货币交易涉非法经营罪的辩护逻辑与实务突破

自2021年央行等多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9·24通知”)将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定性为非法金融活动以来,利用虚拟货币规避外汇管制的行为逐渐成为刑事打击的重点领域。特别是2023年12月最高检与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惩治涉外汇违法犯罪典型案例》,以及2025年5月推出的外汇领域行刑反向衔接案例,明确将虚拟货币媒介型外汇交易纳入非法经营罪规制范畴,司法实践中此类案件数量呈爆发式增长。 作为长期深耕金融犯罪辩护的律师,笔者在承办多起虚拟货币涉外汇非法经营案件中发现,当前司法机关对“变相买卖外汇”的认定存在扩大化倾向,大量普通虚拟货币交易参与者因“搬砖套利”“OTC承兑”等行为被卷入刑事诉讼。此类案件的核心争议在于:虚拟货币交易本身是否必然构成非法外汇经营?如何区分合法投资行为与刑事犯罪?主观明知的证明标准如何把握? 本文从律师辩护视角解构此类案件的争议焦点,提出系统性辩护策略,以期为司法实践提供参考。

作者:杨舜捷
2025-10-17

用人单位单方调岗的合规操作流程——基于用工自主权的岗位调整

在劳动用工管理中,岗位调整是常见且敏感的问题。用人单位基于生产经营需要,有时会对劳动者的岗位进行单方调整,是用人单位行使用工自主权的一种方式。然而,调岗是否合理,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常常成为劳动争议的焦点。若处理不当,极易引发劳动争议。近年来,因调岗引发的劳动纠纷数量不断上升。 本文将围绕用人单位基于用工自主权单方调岗的合规操作流程展开探讨,从法律依据、操作实务、风险防范等方面进行分析,为用人单位依法行使用工自主权提供指引。

作者:杨保全、王雪缘
2025-10-15

破解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魔咒”:从“规避”到“智理”的用工合规新思维

作为常年服务于企业客户的法律顾问,笔者发现“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企业管理层和HR心中挥之不去的“魔咒”,一提到它,大家联想到的往往是“铁饭碗”“请神容易送神难”“企业丧失用工自主权”等负面标签。因此,如何打破无固定期限合同无法解除的“魔咒”,是许多企业用工管理中的关键事项。 针对这一重要而敏感的管理问题,本文想表达的观点是,在当前日益严格的法律与司法环境下,单纯追求“规避”无固定期限合同,不仅难度极大、成本高昂,而且往往是徒劳无功的。企业管理者更应转变思路,将精力从“入口”的围追堵截,转移到“出口”的合法管理上来。建立正确的认知,构建一套合法、高效、可落地的员工管理体系,才是应对未来用工挑战的根本之道。

作者:杨保全、王婧然
2025-09-25

仲裁协议效力扩张问题研究

随着共建“一带一路”的深入推进,商事活动的国际化、多元化步伐加快,交易结构日趋复杂多样。我国在处理仲裁协议效力争议时,应审慎对待并采取灵活方式,完善修改与仲裁效力扩张相关的法律规定,以提升其规范性和实效性。

作者:陶克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