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银阅读————
“激活资本市场活力,重塑投资者信心之基”,这是党中央对资本市场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证监会积极响应,明确表态:投资者因上市公司违法违规行为产生损失的,证监会支持投资者依法通过诉讼等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也将引导和支持投资者积极行权。在严格监管与维权鼓励的双重驱动下,证券欺诈责任纠纷民事赔偿案件数量呈现上升趋势,为司法实践带来了诸多前所未有的新挑战与新课题。 总体来看,司法机关在处理证券市场欺诈责任侵权民事赔偿案件时,展现出日益成熟的理性态度,其司法认定紧密贴合法律理论,对案件进行深入细致的剖析。近年来,一系列旨在破解证券欺诈新形态的经典案例相继问世,不仅有效维护了市场秩序,更坚实地保护了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本文旨在全面梳理当前证券欺诈责任纠纷民事赔偿案件的整体态势与诉讼亮点,并对该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我们希望通过持续的观察与深入研究,与业界同仁携手,共同探索、交流证券欺诈纠纷领域的新动向,为争议解决贡献一份力量。
作者:吴则涛职务犯罪,按照刑法及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主要包括三大类,即贪污贿赂犯罪,渎职犯罪,以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犯罪。 职务犯罪由监察机关管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实施条例》,监察机关管辖共101个罪名。其中的贪污贿赂类犯罪,往往涉及巨额财产。除定罪量刑外,最重要的就是涉案财物处置。其程序的复杂性、对实体的影响等均不同于其他刑事案件。笔者结合近期办理的案件,提出意见,以期共同探讨。
作者:杨宝东在上篇中,笔者已经深入剖析了“双碳”战略和ESG风潮的政策背景,并梳理了境内外ESG环境信息披露规定标准,揭露了ESG环境信息披露带给企业的挑战,从而明确了在当今框架中,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重要性。本文将进一步揭示哪些企业需要关注环境信息披露和治理污染的合规议题,企业在实践中究竟会面临怎样的风险,并对企业提出相应建议。
作者:庄京在经济发展与市场竞争的复杂环境下,企业债务问题引发的执行案件和破产案件日益增多。执行案件移送破产审查机制作为连接执行程序与破产程序的关键环节,对于化解执行困境、实现公平清偿以及完善市场主体退出机制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2017年,最高人民法院印发了《关于执行案件移送破产审查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移送破产指导意见),对执行案件移送破产案件的实践操作做出了指引。然而,在实践操作中,这一机制面临诸多实务问题,需要深入剖析和研究,以更好地发挥其功能。本文将针对执行案件移送破产审查中的移送条件、法院启动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与探究解决方案。
作者:彭新振、刘丹丹、王伊涵2024年12月5日,上海金融法院发布了第五批精选案例,其中在涉外跨境融资担保领域公布了一例具有实践意义和指导意义的典型案例。该案例对当下跨境担保,尤其是内保外贷交易中,境外债权人寻求合法权益保障促进债务化解以及确保我国金融高水平开放均具有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从案例出发,同时兼顾裁判法官的视角,对该案例的裁判逻辑以及该案对未来跨境融资的影响予以评析。
作者:程昊然近几年,竞业限制存在下沉泛化的趋势,尤其是在互联网、教育培训、新能源等行业,很多用人单位采取全员签署竞业限制协议的模式,有些用人单位甚至和基层员工、应届生、实习生、外包人员都要签订竞业限制协议。但竞业限制制度作为限制劳动者自由择业权的一项制度,用人单位应当审慎评估启动竞业限制的必要性,防止违背立法本意的竞业限制滥用和异化。我国现行《劳动合同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对竞业限制的规定仅有8条,对当事人约定不明或执行中存在分歧的事项,缺乏可以援引的明文规定,进一步增加了法律适用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本文通过对一些典型案例和地方规定的梳理,对竞业限制的高频问题提供可参考的解决思路。 需要指出的是,本文探讨的竞业限制是指劳动法项下,对原用人单位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离职后在约定的期限内,不得生产、自营或为他人生产、经营与原用人单位有竞争关系的同类产品及业务,不得在具有竞争关系的用人单位任职。基于投资并购、股权转让、股权激励等场景产生的竞业限制,未包含在本文探讨范围。
作者:王婧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