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银阅读————
引言:分子药技术“出海”的新机遇与新挑战 近年来,随着中国医药创新能力的快速提升,越来越多的本土企业在小分子药、大分子生物药、基因与细胞治疗、mRNA疫苗等前沿领域取得显著突破,纷纷瞄准海外市场寻求更大商业空间。 全球医药市场对创新药物的需求持续增长,尤其以癌症治疗、免疫疾病、罕见病领域为代表的前沿管线倍受青睐。国际资本对中国“硬科技”尤其是生物医药关注度提高,越来越多的跨国药企、海外投资机构希望与中国医药企业合作,进行跨境授权、共同研发或设立NewCo(管线分拆公司)。然而,在全球化进程中,核心生物技术在出口管制、外资审查等方面也面临更为复杂的合规审查;国内《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管制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进出口管理条例》等法规亦对某些敏感医药技术的对外流动提出了严格限制或审批要求。 在此背景下,“如何在合规、可控的前提下,将分子药技术顺利输出至海外并实现商业价值”成为许多医药企业、律师及投资人共同探讨的焦点。本文将从合规审批、交易模式、知识产权、商业架构、税务与外汇、行业案例等多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力求为业界提供可操作性的实践指引。
作者: 闫鹏和律师团队股东对公司负有出资义务,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外承担责任,这是有限责任公司的基本内涵,也是现代公司制的基石。2024年7月1日正式生效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下称“新《公司法》”)对公司股东出资进行了进一步调整修改,明确股份有限公司的出资制度为实缴制、有限责任公司的认缴出资期限限定为不超过五年,并就出资方式、出资涉及转让、股东失权、加速到期等问题进行明确。本文将结合公司出资方式的演变、出资瑕疵的具体表现形式及补救措施、出资不足时的责任承担问题等对公司出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作者:苏丹、金鲁铭引言:一场跨境谈判引发的思考 A企业是国内某家居清洁设备企业,凭借多年研发投入,掌握了独门清洁剂配方和配套设备制造工艺两项技术——它们既没被申请专利,也从未公开,却在国内市场大放异彩。眼下,A企业准备携这一“独门武器”迈向国际市场,与新加坡的B企业合作组建一家合资企业,拓展东南亚商机。 在启动谈判前,A企业对跨境输出这项非专利技术的风险和流程并没有明确概念,直到与专业律师沟通后,才发现非专利技术出境并非简简单单“在合同里写一条技术授权”而已,后面有许多涉法问题应予以解决:非专利技术的定义和范围是什么?是否属于“商业秘密”?国家对非专利技术及其出口采取的是什么管理措施?非专利技术是否存在出口限制?可以通过什么方式出口非专利技术?如何申请技术出口许可证?是否需要ODI备案?ODI备案和技术出口审批如何衔接?如何进行非专利技术的价值评估? 在全球化和技术流动日益频繁的背景下,非专利技术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日益参与到国际资本合作与市场竞争中。然而,非专利技术因其秘密性、权利边界模糊等特殊性,在出口过程中往往面临复杂的法律、合规与商业挑战。本文将结合A企业的经历与疑问,从理论和案例两个层面,为企业提供非专利技术出境的实操指引。
作者:闫鹏和律师团队宠物经济已是长坡厚雪。笔者作为一名猫奴,苦诊疗费久矣。每逢支付宠物医院的诊疗账单,顿感荷包遭受了“刺客”突袭。为了厘清宠物诊疗价格昂贵的原因和逻辑,划分宠主与医院间法律责任和风险,明晰解决价高问题的思路和路径,本文就宠物诊疗所涉相关法律问题予以解析。
作者:安颖岁末年初,一直是年终奖争议出现频率比较高的时间。年终奖并不属于法律强制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的待遇,评估劳动者是否有权获得年终奖时,首要的是区分员工主张的年终奖是固定性质的还是浮动性质的。如果属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固定薪资组成部分,每年固定时间发放固定数额,并未约定额外的支付条件,实质就是劳动者工资的一部分。用人单位抗辩空间较小,主张发放对象仅针对在职员工或发放日前员工已离职所以不支付,仲裁或法院一般不会支持。特别是仅与出勤时间挂钩时,有法院认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者实际工作时间占全年工作时间的比例确定发放年终奖的比例。相对于固定性质的年终奖,浮动性的年终奖的争议和分歧更多,特别是离职员工年终奖的发放问题,是本文主要想探讨的内容。检索大量案例后,发现不同地区在司法实践中存在一定差异,例如广州、深圳有明文规定可以作为依据,北京、上海并无明文规定,主要还是从公开案例中倒推一般性的裁审规则。本文将通过一些规定和案例,对离职员工是否有权获得年终奖的争议审查要素和裁审要旨进行一些总结,以供读者参考。
作者:王婧然2024年是中国加入《专利合作条约》(全称“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简称“PCT”)的三十周年。自1994年仅有98件PCT专利申请起步,到2023年,中国申请人提交的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已飙升至近7万件,连续五年稳居全球首位。这三十年的发展历程见证了中国从知识产权领域的新参与者成长为全球创新版图的关键力量。 进入2025年,全球科技竞争的格局进一步变化。中国的企业,特别是在新能源、人工智能、5G通信等领域的领导者,正以其雄厚的技术储备和强大的市场拓展能力,走向全球化。在这一背景下,知识产权,尤其是通过PCT国际专利申请,成为中国企业参与跨国竞争和实施国际化战略的核心工具。通过PCT框架,中国企业能够有效保护其创新成果,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避免技术泄露的风险,从而推动全球业务的顺利扩展。此外,知识产权的全球化布局还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合作机会和市场准入优势,进一步巩固其在全球市场的领先地位。
作者:闫鹏和律师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