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银文库
Library

涉军企业IPO系列之军工事项审查程序(上)

2021.08.25  

作者: 中银律师事务所    闫鹏和 唐倩

分享到:
打开微信,点击“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打印文章
随着军民融合这一国家发展战略的稳步推进,我国涉军企业所处行业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军工集团公司、军队科研单位、中科院、高等院校以及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各类主体参与军民融合战略、参与军工企业股份制改造并进军资本市场融资的需求越来越高涨,涉军法律服务领域大有可为。

本文围绕涉军企业在A股首次公开发行并上市(以下简称“涉军企业IPO”)需要履行的军工事项审查程序入手,从我国涉军企业的行业监管体系及相关概念、涉军企业认定标准、军工事项审查制度规定及实操要点、军工事项审查批复周期、审查关注要点等角度,详述涉军企业IPO军工审查程序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鉴于本⽂篇幅较长,将分为上下两篇予以发布。

一、相关概念先厘清,审批加码不足惧

(一)行业监管体系

从法律合规角度,企业IPO过程中需要履行众多外部审批手续,主要涉及部门包括三类:其一,证券监管部门;其二,国资监管部门;其三,行业监管部门。三者中行业监管部门审批事项,因适用范围相对较小,审批事项较为冷僻、制度规定较为分散、立法层级较低等原因,易被忽视。本文讨论的军工事项审查程序即为涉军企业IPO的前置程序,故厘清军民融合背景下涉军企业的行业监管体系,至关重要。

涉军企业是深入贯彻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产物,早在2015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即首次提出将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进一步促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为统筹管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设立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由其负责军民融合发展战略重大问题的决策和议事协调,发挥统一领导作用;为建立健全强有力的制度保证,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等部门出台了众多促进国家军民融合发展的顶层制度和政策;为推动军民融合战略落地实施,各地方人民政府结合本地区实际,成立地方军民融合主管部门,根据统一领导出台有针对性的配套措施,推进本地涉军企业发展。在上述框架下,我国涉军企业所处行业已经形成如图所示的监管体系:


(二)涉军企业概念

根据《涉军企事业单位改制重组上市及上市后资本运作军工事项审查工作管理暂行办法(科工计〔2016〕209号)》(以下简称“《军工事项审查办法》”)相关规定,涉军企事业单位,是指已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企事业单位。涉军企业的认定将在第二部分详细论述。

(三)军工事项概念

根据《军工事项审查办法》规定,军工事项是指涉军企事业单位改制、重组、上市及上市后资本运作过程中涉及军品科研生产能力结构布局、军品科研生产任务和能力建设项目、军工关键设备设施管理、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条件、国防知识产权、安全保密等事项。

二、军工审查有门槛,有“证”才需费周章

本文讨论的涉军企业的概念,仅指应当履行军工事项审查程序的“涉军企业”。根据《军工事项审查办法》相关规定,涉军企事业单位,是指已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企事业单位。

根据项目经验,“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并非是一个确定概念,从广义上理解,“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可以包括保密认证许可、装备承制许可、备案管理许可等,具体如下表:

360截图20210825145122941

而狭义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仅指符合《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实施办法(2010)》第二条之规定,从事《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专业(产品)目录》(以下简称“《许可目录》”)所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活动,且已经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的企业。

故对《军工事项审查办法》中“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从广义上理解还是从狭义上理解,对判定需要履行军工事项审查程序的拟IPO涉军企业的范围具有重大影响。针对上述问题,检索到的公开披露案例如下:

360截图20210825145146937

根据上述公开披露案例,我们认为《军工事项审查办法》规定的“涉军企业”应从狭义上理解,即仅指从事《许可目录》所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活动,已经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其他已经全部或部分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格证书”、“装备承制单位资格证书”、“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备案凭证”的企业均无需履行,仅需按照《军工事项审查办法》第三十五条的规定办理涉密信息披露审查。

但值得注意的是,依据《国防科工局关于印发涉军企事业单位改制重组上市及上市后资本运作军工事项审查申报指南(2018年版)的通知(科工计〔2018〕15号)》(以下简称“《军工事项审查申报指南》”)第十三条之规定:“上市及上市后资本运作,由具有许可资质的涉军上市公司按隶属关系申报;涉军上市公司未取得许可的,由资本运作涉及的具有许可资质的子公司申报,资本运作不涉及涉军子公司的,由上市公司指定具有许可资质的子公司申报”。根据该等规定,我们认为,即便拟IPO涉军企业未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但是其体系内子公司具备该等资质证书的,仍需由其子公司就上市及上市后资本运作事项履行军工事项审查程序。

三、制度规定要熟知,流程优化缩周期

在明确需要履行军工事项审查程序的拟IPO涉军企业范围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我们需要探讨在制度规定层面拟IPO涉军企业应该就何种军工事项,于何时,向何种部门提交军工事项审查申报材料以及提交材料过程中如何优化流程,尽量缩短取得军工事项审查批复的时间周期。

(一)制度规定

依据《军工事项审查办法》及《军工事项审查申报指南》之规定,我们通过列表可视化的方式将涉军企业IPO军工事项审查程序制度规定整理如下:

360截图20210825145215864

360截图20210825145233313

360截图20210825145241448

(二)实操要点

根据上述规定并结合项目经验,我们认为在提交军工事项审查申报材料前,即应当着重关注以下要点,统筹项目发展全局,优化申报流程,缩短取得批复的周期,具体如下:

1、组成专门申报小组

军工事项审查关注要点涉及公司治理、财务指标、保密制度、董监高基本情况、军工资质、军品科研生产能力、军工资产(关键设备及知识产权)、改制上市方案及改制上市对军工事项的影响等众多方面。所以在准备申报材料之初,即应当组成由中介机构牵头,企业高管配合,研发、生产、法务、财务、保密等部门主要负责人协同参与的专门申报小组,各主体各部门按照申报文件要求,统一研究改制上市方案,分工准备申报材料。

2、按归口逐级申报

依据涉军企业归口不同,其履行军工事项审查程序的直接主管部门也存在差异。在归口管理上,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其一,国家有关部门直接管理的涉军企事业单位向主管部门递交申报材料;其二,地方国有和民营涉军企事业单位向地方国防科技工业管理部门递交申报材料;其三,中央军工集团公司和民口中央企业集团公司所属涉军企事业单位向集团公司递交申报材料。上述涉军企业直接归口的国家有关部门、地方国防科技工业管理部门或中央企业集团公司对申报材料进行初审及核实确认,提出补充及修订意见,涉军企业完善后,由上述主体分别报送至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履行军工事项审查程序。

3、统筹制定改制及上市方案

根据《军工事项审查办法》之规定,涉军企事业单位改制、重组、上市及上市后资本运作均需履行军工事项审查程序,结合《军工事项审查申报指南》之规定,如涉军企事业单位在申报日起12个月内连续实施改制、重组,或改制、重组并上市的,可在第一步开始实施前,将全过程军工事项合并申报。

因通过军工事项审查程序为涉军企业IPO的前置程序,故根据上述规定,为节省等待批复时间周期,拟IPO涉军企业可以通过统筹制定改制及上市方案,合并申报改制及上市军工事项的方式优化申报流程,节省等待时间。

在《涉军企业IPO系列之军工事项审查程序(下)》中,我们将继续分享涉军企业IPO军工事项审查批复周期、审查关注要点等问题,敬请期待。


分享到:
打开微信,点击“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上一篇: 已经是第一篇了

下一篇: 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推荐文章

  • 新《公司法》股东出资加速到期规则在追加被执行人案件中适用的商榷
  • 离婚财产分割之房产分割实务分析
  • 新《公司法》解读——注册资本实缴制分析及应对
  • 中银2023年度优秀案例分享——陈XX与引力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损害公司利益责任纠纷
  • 中银2023年度优秀案例分享——张某诉安徽一建筑公司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

相关律师

  • 闫鹏和

    harveyyan@zhongyinlawyer.com

    -总所管委会主席

    -高级合伙人

  • 唐倩

    tangqian@zhongyinlawyer.com

    -执业律师